close

1954陳吳大戰 催生現代武俠小說
少林對武當、鶴嘴對螳螂……似乎都只是武俠小說的情節,但在1954年,卻有一場轟動一時的比武在現實世界中發生,這場比武,更催生了金庸、梁羽生等現代武俠小說。

同稱「未遇敵手」 互相不服
1954年1月17日,吳家太極拳第三代傳人吳公儀和澳門白鶴派掌門陳克夫相約比武,事緣雙方都自稱「由南至北未遇敵手」,互相不服,更於報上筆戰。當時本港剛發生石硤尾大火,大批災民無家可歸,現任澳門特首何厚鏵之父何賢就充當魯仲連,乘機安排雙方舉行慈善比武,以門票收益賑濟災民。

何厚鏵父促成 收益濟大火災民
因當時本港法律禁止毆鬥,雙方遂徵得澳門總督同意,在澳門新花園泳池架起擂台比武。當時陳克夫年紀較輕,只有30多歲,吳公儀在武術界則已享盛名,普遍認為他贏面較大,但比賽結果卻是打和收場。雙方簽下生死狀,分五回合比武,在第二回合時,吳公儀以一招「搬攔槌」擊中陳克夫鼻樑,使其血流如注,但自己亦受傷。事實上,雙方早已協定整場比武不可動腿,但當時二人均有起腳,裁判隨即宣布終止拳賽,宣判雙方打和。

根據當年報道,這場擂台戰極之轟動,門票收入達27萬元,相對當時2000多元已可買樓,27萬元算是巨款,可想像當年比武的熱鬧場面。在比武過後一段時間,社會對此仍談論不休,更為報章帶來商機。

當年在《新晚報》任職的梁羽生,數天後就以這場決鬥為藍本,寫成第一本武俠小說《龍虎鬥京華》在報上連載,另一武俠小說大師查良鏞(金庸)稍後亦推出了首本武俠小說《書劍恩仇錄》,兩人聯手,令武俠小說紅遍全球華人社會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hrimpsalad81 的頭像
    shrimpsalad81

    放在超市賣的大蝦沙拉

    shrimpsalad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